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一段題外話
4月4日清明,許多學校都組織了學生去春游。后來老同學講了一個笑話。她說清明節那天她們學校組織去烈士陵園掃墓。回來后讓學生寫作文。要求寫出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就行了。有一大半的學生寫道:“清明節,我們懷著高興的心情來到了烈士陵園?!?/p>
無語,不知道怎么說。
二、軸對稱圖形。
軸對稱圖形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就已經學過,感覺不是太難。書本上的題目我事先做了一下,覺得學生應該也是能夠做的。
1、操作之后的語言
今天一上課我就出示了各種圖形,讓學生說出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學生很快地就把軸對稱圖形找出來了。我讓學生拿了長方形到黑板前對折而后自己再畫了對稱軸,順便規范了一下對稱軸的畫法。再讓學生先想一下,再用自己的語言說了一下什么叫對稱軸,哎,我發現,經過操作學生就是能夠說,而且說得是自己的理解,也還蠻到位。
2、探究部分的難度。
原題為:試一試找出正方形的對稱軸。
正方形圖案簡單,學生對正方形的感知很多,找出正方形并畫出對稱軸并不是難事,可以說,沒有探究的價值。
所以,我把題目變了一下,改為讓學生探究想想做做4.
小組合作:找出各個圖形的對稱軸。
完成下表。
正三角形
正四邊形
正五邊形
正六邊形
邊數
對稱軸的條數。
你們的.發現。
學生一填,馬上找出了規律。那就是:正幾邊形就有幾條對稱軸。
這一步,還是處理得很滿意的。
3、練習的問題。
既然是新授的第一課時,練習中就肯定會出現形形色色的問題,有些在預設之中,有些在預設之外。
譬如第2題。學生的對稱軸找不全。
譬如第5題,學生的圖形設計流于簡單,缺乏美感。
軸對稱圖形不僅僅是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半,而且對于一幅圖中的任何兩個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都是相等的。
在教學“軸對稱”這節課時,首先讓學生獨立畫出例題1上面圖形的對稱軸,幫助學生回憶軸對稱圖形的知識,以便在此基礎上教學例題1,接著在例題1的教學過程中,適時的引出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并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概括出軸對稱的特征,通過引導學生分別觀察不同類型的軸對稱圖形的`各對應點與軸之間的關系,進而讓學生探索、發現圖形成對稱的基本性質。
不足之處如果這節課是運用多媒體上的話就更直觀、更有效果了,直接可以顯示出“折疊”、“重合”形成軸對稱圖形,清晰而一目了然。
本節的教學時間較為充裕,這主要是考慮到要給學生時間去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如果不能給這一過程以足夠的時間,那么學生自己的探索和發現很可能流于形式,不利于學生全面地獲得數學知識。
一、教學建議
內容呈現的形式為:“問題情境----探索活動----歸納總結-----結論”因此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如果只是為學而學,學生容易感到乏味,提不起興趣,收不到好的效果,而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將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與應用數學獲得成功的經驗,增強其學好數學的信心,因此教學過程也應盡可能的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與應用過程,即“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因此在對這一部分教學時,應充分利用課本上所安排的大量關于折紙,畫圖,操作,猜想等大量貼近學生生活中的有趣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做中體驗和感受,在經歷觀察操作推理想象的.過程中,感悟本章的數學本質
二、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緊密聯系生活實際來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整個過程我充分讓學生動手,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受軸對稱圖形的美,讓學生充分感知數學美,激發學生愛數學的情感。但課后,我想了又想:還是不應該一上來就把抽象的事物展現給學生,應把實際轉化成抽象,這樣更能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在讓學生畫圖形的另一半,使成為軸對稱圖形時,不應該拘泥于一種形式,放開,讓學生選任意一邊為對稱軸畫另一半,這樣的話,效果會更好,更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最后環節,應該讓學生通過學的知識,畫軸對稱圖形。既然學了,就應該讓學生嘗試運用學過的新知畫軸對稱圖形,再一次把抽象回歸到生活中??偟膩碚f,這節課該放手還是不夠放手,作為老師應該多相信學生,相信學生是能做到的。
對稱是一種最基本的圖形變換,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本冊第一次教學軸對稱圖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樣的操作活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結合教材的特點,設計了三次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逐步體驗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
一、創設情境教學。
請會折疊衣服的同學上臺來展示一下疊衣服的方法。從而引出課題。接著1、出示軸對稱物體:天安門、飛機、獎杯、讓學生觀察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學生觀察發現,它們的`兩邊都是一樣的。2剪小樹:通過不同剪法師生共同評價得出這些圖形兩邊都一樣的,所以先把紙對折,然后再剪,剪定后再展開,就是這棵小樹了。
這是本節課第一次操作活動,安排在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后,目的在于讓學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軸對稱現象。學生這次操作活動看似一次無目的操作活動,但要一棵小樹甚至一個漂亮的窗花,不去尋找規律,也是非常困難的,通過學生的交流,能初步感知到兩邊一樣的圖形可以對折起來再剪,這就是軸對稱圖形特征的初步感知。
二、動手畫一畫,折一折。
通過把同學們看到的物體畫下來得到下面的圖形(天安門、飛機、獎杯等)進行分組操作討論,得出結論——圖形對稱后,兩邊完全重合了,從而得出什么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這是本節課的第二次操作活動,安排在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學生此次操作是由目的性,有導向性的操作,目的是在操作活動過程中,探究圖形對折后折痕兩邊的部分完全重合這一基本特征,在此基礎上解釋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努力將教材的編寫意圖同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有機地結合,整堂課是以學生的參與活動為主線,讓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在猜測、想像、探索、交流中學習數學,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讓學生感知對稱圖形的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根據 ……此處隱藏8192個字……不僅注重學生知識的掌握,更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學了“軸對稱圖形”后,又讓學生找找說說生活中利用了“軸對稱圖形”的例子,從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良好習慣,進一步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學數學是為了生活服務的思想。
總的來說,這節課能把更多的時間與空間還給了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看,本節課應該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他們的發展需求,較好地體現了教學中“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軸對稱圖形》是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本節課初步教學軸對稱圖形。教材在編排上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循序漸進。本教材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材料,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簡單的軸對稱圖形,為今后進一步探索簡單圖形的軸對稱特性,以及利用軸對稱方法進行變換或設計圖案打好基礎。教材的編寫意圖是要抽象出生活中軸對稱現象的共同特征,使學生能從整體上去認識軸對稱現象,在各種探究活動中讓學生感悟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并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
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學必須要落實到個體的學習行為上,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實踐體驗,才能真正對所學內容有所感悟,進而內化為己有,在學習實踐中逐步學會學習。通過先觀察再對折的活動,學生發現了這些圖形的共同之處――對折后折痕兩邊的部分能完全重合,揭示了軸對稱圖形共同的特征。通過找作品中的軸對稱圖形,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如果把一個圖形對折,只要折痕兩邊的部分能完全重合,那么這樣的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這條折痕就是它們的對稱軸。再讓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的活動,初步體驗了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學生學得輕松、有趣、扎實。
在講授這課時,課本上的有這樣一節設計,讓同學們判斷下列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這些圖形有正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腰三角形、不等腰梯形、圓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學生在通過觀察后,大多的圖形全體同學們都非常容易的判斷正確了。只是在平行四邊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的問題上存在較大的分歧,是與否兩方的支持率大約各是50%左右。為了加深學生的認識,我課前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了一個平行四邊形讓他們拿出來折一折,然后再做判斷。學生馬上表現出極高的探索熱情,在通過折一折的操作后,全班同時達成了共識,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當時,我暗暗的竊喜,對新教育理念“學生只有動手才能學會”又加深了一層理解。學生通過親自的動手操作,走進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是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
但是,這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軸對稱圖形可以是左右對稱,也可以是上下對稱、斜著對稱,雖然課上我也展示了各種方向的對稱,但在欣賞對稱圖形時,學生受到一些思維習慣的干擾,左右對稱容易給他們造成思維定勢,對上下對稱、斜著對稱易忽視。還有,學生雖然對軸對稱有了認識,也能說出是不是軸對稱,但用數學語言完整的表述出來有難度,個別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對本節課的內容掌握欠佳,有待課后單獨輔導。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根據新課程的理念,努力改進教學方法,發揮好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讓課堂成為學生獲取知識并享受成功的殿堂。
1、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合理處理教材。皮亞杰認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就是從原有認知水平經過同化和順應達到新的認知水平。因此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堅持“以學定教”,合理處理教材,選準教學的切入點,是本節課教學設計的基本立足點。本節教材的`設計是利用天安門、飛機和獎杯引入對對稱現象的認識,再把天安門、飛機、獎杯抽象成平面圖形,認識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2、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創設生動具體的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發現問題,提出感興趣而有研究價值的數學問題,應是教師課前思考最多也最重要的問題。本節教學中教師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如:這些圖片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什么叫完全重合?什么樣的圖形叫軸對稱圖形?等等。這些問題,使他們自始至終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并保持濃厚的探究興趣。
3、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空間,最大限度地保障學生的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但是,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交流,進行有效的數學學習,是值得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的問題。本節教學按“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猜想探究、建立模型——應用拓展,走進生活”這一思路展開教學,用學生感興趣且富有探究空間與探究價值的問題引領學生的探究方向,用科學而有結構的材料指導學生的探究活動,用獨立猜想、動手操作、小組交流、班級交流等形式給學生足夠的探究空間與交流機會,引導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感悟數學學習的方法與策略,使教與學達到高度和諧,使學生在數學課上得到了充分發展。
在教學設計上若能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的興趣將更高,教學效果將更好。
“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但是我覺得,在動手操作的同時,還要動腦思考,我班的學生在這方面很不到位。由于課前我沒讓學生準備一些常見的幾何圖形,因此,在上課前,我幫全班學生每人準備了一份學習材料,在探究“想想做做”第一題時,大家都通過動手找到了軸對稱圖形,并找到了它們的對稱軸,但是到中午完成練習冊時就錯誤百出,學生知識機械地完成作業,沒有真正動腦思考,沒有真正的理解對稱軸這個概念。
還有,畫出每個圖形的另一半時,我強調了先找出一些關鍵的點,我把它稱之為“對應點”,學生找出對應點以后就很容易畫出另一半,但是由于書本第三題的圖形比較簡單,幾乎沒有學生發生錯誤,但是練習冊中出現復雜的圖形時就無從下手了,如
有一半的學生畫成了上圖,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可能我對“對應點”的強調還不夠,方法知道還不到位,在明天學習平移這一內容時應注意自己的教學方法。
今天教學了軸對稱圖形,這一課學生的知識準備比較好,因為在學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時學生就研究到一些,所以昨晚布置讓學生準備一張長方形、一張正方形紙讓他們在家折一折,找出它們各有幾條對稱軸并畫出這些對稱軸。課上在學生交流預習情況后我讓學生觀察、交流了這些對稱軸所在圖形的位置后讓學生在書上的長方形、正方形上用點線畫出對稱軸?!跋胂胱鲎觥钡牡谝活}學生在動手對折圖形后再判斷出是否是軸對稱圖形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還是較為簡單和順利的。第二題中觀察圖形判斷出是否是軸對稱圖形學生基本無問題,但畫出其中的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學生存在的差異就大了。大多數學生出現漏畫即找不出全部的對稱軸,這可能還是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高低決定的,看軸對稱圖形有幾條對稱軸完全依靠動手對折也有些不太實際,正如有些學生說我是把圖形想象成怎樣對折看能否完全重合的。有些學生是試著畫一畫,再想象對折看是否完全重合的。這的卻比起讓他們對折后再畫出對稱軸是一個飛躍。課后讓學生到生活中找找有沒有軸對稱圖形,自己試著畫出些可愛的軸對稱圖形,同樣能夠達到提高學生的解決這一問題的能力的。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圖文推薦
Copyright©2023寵物網www.www-999906.com/版權所有 備案號:魯ICP備20000893-7 網站地圖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聯系QQ;153586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