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心得
我們心里有一些收獲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是聽說讀寫的工具,以語言文字為表現形式的課文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因此,語文知識與人們交際的需要親密地聯絡著。所以,閱讀教學藝術的根本目的和出發點也應該是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需要,使其產生學習語文的內在動力。
閱讀教學不能為教課文而教課文,為教知識而教知識,必須嚴密聯絡日常生活理論,特別是讀寫聽說活動,把課文中蘊含的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活化為呈如今學生面前的一盤盤美食甘味,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學屬所需”、“學有所用”,從而產生學習語文的濃重興趣,主動自覺地去獲取知識,并積極運用所學知識,進步自己的語文素養。如教授《落花生》一課,我針對學生普遍感到作文選材難這個問題,自始至終圍繞作文選材進展講讀,使學生認識平時留心觀察和勤于積累是獲得寫作素材的重要,一堂課講得生動活潑,學生學得津津有味。
閱讀教學離不開讀。只有通過讀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語言,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生動,感受祖國語言的無窮魅力。在閱讀課上,一個好的教師應擅長以自己的情感調動起學生的情感,使師生的情感與文章蘊涵的情感相吻合,當喜那么喜,該怒那么怒,師生一道沖動、平靜、愉快、悲哀、得意、緊張、悠閑,讓閱讀“情意”濃濃,充滿著和諧、合作的氣氛。
閱讀是人們獲得各種信息最便捷的途徑之一,也是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獲得信息從而進展交流的最有效的方法,小學階段,絕大多數學生對課外閱讀缺少熱情,喜歡看漫畫,喜歡那些漫畫多于文字的故事,知識攝入量卻很少,由于小學生的閱讀經歷有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直接將抽象的學習方法硬性塞給學生,要他們去背;更不能以讓學生學會讀書為借口而放任自流,讓其"暗中探究"。我認為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抓住訓練時機,巧設思維情境,浸透學法指導,讓學生主動而又生動活潑地學習,積極發揮其主體作用。課改改變學生傳統的側重于記憶、理解、被動承受知識的學習方式為打破口,重視研究性學習,倡導自主探究、理論體驗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理論、敢于創新。我更關注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正是語文教學的重點。
字、詞、句是文章之根,也是閱讀之本,要是一個學生連起碼的字詞句關都不能通過,怎么可以翻開閱讀的大門呢?為此,在學每篇課文之前,我都會提早讓學生預習字詞,在正式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講授那些難懂,難記的字幫助學生理解消化,掃清閱讀最根本的障礙,這一階段的教學是最枯燥的,但也是最必要的,是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都必須重視的。
古詩詞其實是句子的精華,學生掌握一定的詩詞和學會運用詩詞對閱讀有很大的幫助,可以大大增強學生對句子的理解才能,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特別重視句子、詩詞的講解,如《望天門山》等古詩,文中還有很多優美的句子,于是我利用課間營造氣氛,學生根據圖片就可以身臨其境的體會當時的意境,體會詩句的含義,讓學生明白這些詩句、修辭用得恰如其分。
"想象是思維的翅膀",在閱讀活動中,鼓勵學生想象在閱讀材料所提供的情節發生之前或發生之后可能發生的情節,并加以講述。例如在講授《小攝影師》一課時,當少先隊員發現膠卷忘在家里,他會想些什么?在取膠卷的路上會發生什么?學生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在想象的過程中開拓自己的思路,更深化的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由于閱讀指導效果還受諸多要素的影響,因此在閱讀指導時僅教給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還不夠,還應注意以下兩點:第一,閱讀指導要和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同步進展,這是閱讀指導獲得成效的`必要條件。第二,要重視學習品格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造精神,抑制困難、發奮向上的精神,這是閱讀指導獲得成效的保證?!墩Z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我們應該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增強學生的閱讀程度。確實,我們如今的孩子甚至于我們的教師閱讀量太少,閱讀的程度也不高。假設一個小學生對一個語段或短文都不能初步地分析,不能解答一些簡單的問題,那是非常可悲的,也是非常令人擔憂的。過去幾年的語文教學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學生的閱讀面太窄,只有不斷的閱讀,才能對文章有著更加深化的體會?!皶凶杂悬S金屋”,只有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學生才能在語文的學習中越走越遠。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位語文教師,在備課時會花大量的時間把每一處細節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反復推敲教學方法;每一次教研活動,基本也離不開閱讀教學的研討。我也如此,透徹解讀教材,只不過,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在暑假期間,我用統編版小學語文課本配合著劉小波老師的《小學語文功能性閱讀教學研究》一起學習教材和閱讀教學策略。
整本書,劉老師都圍繞著語文課程標準和統編教材對功能性閱讀教學作出了自己的解讀。他闡述功能性閱讀教學是素養本位下高效閱讀教學新思路,介紹了三種功能性閱讀教學。雖然有的部分專業論述性強,有點枯燥且難懂,但是在統編教材的分析上和一些教學實錄的分析,讓前面深奧的道理一下子豁然,也從中找尋到了共同觀點和新方法。確實不下苦功夫,那就只能停留在閱讀理解的基本層面。下面我將從本書內容逐一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學習策略,找準定位
針對功能性教學,劉老師把它分為三類:理解取向的閱讀教學、策略取向的閱讀教學、寫作取向的閱讀教學。這樣一看,側重點也就出來了。那么多的課文,我們根據每單元的語文要素大致能把這篇課文定位。然后再從課文內容來看用哪種策略適合本班學生有效學習。理解取向的閱讀教學有:誦讀感受策略、聚焦要旨策略、分層解讀策略、切記體察策略。策略取向的閱讀教學有:“柔化教學”策略、“導學—用學”策略、對話互動策略、大聲思維策略。寫作取向的閱讀教學有:“以終為始”策略、讀寫知識轉化策略、尋悟“言語秘妙”策略、言語圖式仿創策略。這些策略,我們在平時教學中也用到,只是看了劉老師的教學案例后,才知道要用到細微精致之處。而,有的策略,確實自己從未聽過,也從未嘗試過,甚至在讀了劉老師的講解后,也還是很難理解,這只能在實踐中一點點嘗試。
二、學習整合,深入研讀
在介紹策略中,劉老師也還以單元整體教學為例進行解讀。他用人教版和統編版作比較,用學段的課標要求解析,用每篇文章的課后習題對比分析……在學習中,我也拿出語文課本,就劉老師所講的內容認真翻閱,自己的思路特別清晰。頓時,我覺得自己對教材確實把握不透,對一篇課文是認真解析,也知道重難點,但就是在教學中不能突出,成了胡子眉毛一把抓,造成學生也學不到閱讀技巧,導致閱讀理解偏弱。所以,通過劉老師的介 ……此處隱藏19644個字……求,又可以提高兒童運用語言的能力,增強兒童的自信心。對于學習方法的掌握,學生并不是一教就會,一點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閱讀方法,形成學習能力,要有一個逐步領悟和吸收的過程。因此,在學生初步掌握學習方法的同時,還要給學生創造學習遷移的時機,指導他們將已學到的閱讀方法遷移運用于相類似的學習情境中,使其在詳細的學習活動中領悟閱讀方法的真諦。在閱讀教學中,這種遷移性學習可以多層次、多角度地進展。例如學生學習了解詞,聯系上下文解詞及結合生活實際解詞等方法之后,就可以在以后的閱讀中指導學生運用這些方法去理解新詞。又如還可進展段與段之間的學習遷移。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童話、寓言及散文中常有反復出現的情節或相同構造的段落,學習此類課文,教師要在教好“例子“的根底上,再指導學生運用學習“例子“的方法進展后幾段學習。以《小壁虎借尾巴》一課為例,課文中寫小壁虎向小魚姐姐,老牛伯伯,燕子姨媽尾巴的過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先形成對“小魚姐姐“一段作者寫作順序的概括:“在哪里——向誰借——結果怎樣“。把握了這個順序,學生就能順利地自學“向牛伯伯借尾吧“、“向燕子姨媽借尾巴“這些寫法類似的段落。另外,當遇到具有共同的構造和思路的同類課文時還可進展篇與篇的學習遷移。
組織閱讀興趣小組;建立班級圖書角;擴大閱讀的范圍;將閱讀與學業有機地結合;分角色扮演書里的人物;師生進展閱讀比賽等等。通過鼓勵來穩固閱讀效果??梢詫?a href=http://www.www-999906.com/jiaoyu/16359.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優秀的讀后感和評論文章推薦發表,鼓勵兒童閱讀行為;鼓勵兒童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要適時的總結閱讀方法。
小學階段是基礎能力培養的重要時期,語文作為基礎學科,擔負著非常重要的責任,尤其是在閱讀能力的培養上,關系到學生一生的發展。
一、閱讀能力培養的首要任務是詞句訓練。
課文的組成單位是詞語和句子,讀課文要理解其中的詞語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情感。因此,對于詞語和句子的掌握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閱讀質量。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詞句訓練,讓學生自覺地使用學過的詞語組織句子,再用熟悉的句子組織一段話,才能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由此可見,掌握一定的詞語知識和句子知識,是發展閱讀和寫作的兩項重要基礎。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下意識的引導學生認識詞語的運用的重要性,從而主動的去理解詞語、積累詞語,為培養閱讀能力打下重要的基礎。具體來說,詞語的訓練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與用結合起來;二是所有的訓練一定要與閱讀課文、理解文章緊密結合起來。一些經常使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說話和作文中有意識地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對它們的認識,并讓他們習慣性的口頭造句,有目的地書面造句子,從而學以致用。有的詞語一讀就懂,不需要講解。有的詞語需要稍作比較;學生才能理解。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和用法。重點引導學生的運用,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祖國豐富的語言。
二、教給閱讀方法,指導閱讀具體。
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決定了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有明確而具體的指導。首先要指導學生的預習。讓學生明白預習是培養自學能力和學習習慣的一個重要方面,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低年段的學生不會預習,教師就要把預習當做一門課帶到課堂上,一步步的指導學生上好預習課,第一步要讀熟課文,解決課文中不認識的字詞,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第二步要邊讀邊想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用自己的語言比較準確的說出來;第三步可以進一步借助詞典,理解詞句。通過這三步比較完整的預習方法的指導,再加上四、五篇課文的重復訓練,學生會逐漸歸納出適合自己的預習方法,從而獨立完成。隨著年段的提高,閱讀內容越來越豐富,訓練的項目也要相應提高。在上述訓練的基礎上,給學生布置方向性預習提綱,讓學生遵循原則,使預習由扶向放過渡。學生課前的預習越充分,課堂教學效果就月事半功倍。從而節省出大量的時間進行大量的閱讀。而且學生通過預習,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自學能力,也為閱讀開了一個好頭。其次對于精講課文要有計劃的進行教學。閱讀教材都是按照單元分組的形式編寫的。教學時,要抓住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以精讀帶略讀,以課內帶課外,以一篇帶多篇,有重點、有計劃地訓練學生,逐步提高獨立閱讀能力。因此,精講課文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了,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都要靠精講課文來實現。一些文質兼優的課文片斷,在老師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范讀下,可以把文字情緒轉化為情感,在輕重緩急和抑揚頓挫中表達出來。學生或是被吸引,或是有所感悟,為學習樹立了良好的榜樣,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智慧的啟迪、情感的熏陶。
三、閱讀能力的培養和學生的質疑能力相聯系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傳統的閱讀教學,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問題,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地位。我們是要通過一篇篇課文的`教學幫助學生學習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那么,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必須讓學生積極地思考起來,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自己處理字音字義,實在不能解決的,老師再幫助解決。教學中,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內容等)提出來。剛開始,學生確實提不出來,教師就從一句話,一個意思開始,這樣讓學生逐步養成閱讀課文時主動去找出自己的質疑處,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盡可能啟發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再由教師講解。例如,在學習《鳥的天堂》時,教師可以質疑開場:“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第11課《鳥的天堂》,但奇怪的是這個?鳥的天堂?卻沒有一只鳥,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讓我們走進文本,去一探究竟吧!”學生在質疑中質疑,一定會得到很好的學習效果。
四、培養閱讀能力要注意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
閱讀能力的提高一定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僅僅通過課本里幾十篇課文有些天方夜譚。我們必須通過閱讀教學,激發學生去課外主動尋找讀物閱讀的興趣。在教學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也無法及時作答,反而是學生間可以把疑問解決。教師在教《蜘蛛的網》時,有個學生提出問題:“蜘蛛的網能粘住小飛蟲,甲蟲等等,它自己卻不會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師一時沒有想到學生會提出這個問題,但是馬上隨機應變,發動學生,說:“你們想想吧!看誰能想出來?”有個學生回答說:“因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苯處熃又鴨枺骸澳闶窃趺粗赖哪??”學生答:“我在《動腦筋爺爺》那本書上看到的?!边@就是一個課外閱讀的成功示范。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有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用詞準確,旁征博引,可見,學生是在課外閱讀獲得的知識。因此,激勵學生廣泛閱讀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基本方法。平時,教師也要為學生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讀物,啟發學生運用教學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學生的廣泛閱讀,必能豐富知識,開拓思路。成為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好方法。
總之,閱讀能力的提高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的循序漸進的訓練來完成的,教師主動地培養,一定會使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發展與提高的。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心得圖文推薦
Copyright©2023寵物網www.www-999906.com/版權所有 備案號:魯ICP備20000893-7 網站地圖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聯系QQ;153586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