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凈沙·秋思》語文教案(優秀2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直至背誦;體味詞句,揣摩作者的感情,體會作品的意韻。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3.道德、情感、價值觀:領悟詩中蘊含的節奏美,提高對古代詩歌作品的鑒賞力。
教學重點:
1、背誦詩歌。
2、品味語言,體會作品的意韻。
教學用具:課件。
教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你們眼中,秋天是一個怎樣的季節?也許是豐收的,也許是浪漫的,也許是多愁善感的。那么,在一個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去體會體會。
二、解題:
“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秋天里的思念。題眼是“思”,“秋”是特定的季節,“秋思”二字概括了全詩的內容。
三、作者簡介
馬致遠元代戲曲作家,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
馬致遠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是元初作家中散曲流傳得最多的一個。作品豪放清逸,雜劇以《漢宮秋》為代表。
四、背景資料及文學小常識
這首散曲選自《全元散曲》。馬致遠少年時熱衷功名,但由于元統治者執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一生幾乎都過著漂泊無定、困窘潦倒的羈旅生活。這首小令正是他一生真實而生動的寫照。被后人稱為“秋思之祖”
我國詩歌的發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體式,如唐詩、宋詞。元曲是繼唐詩宋詞后興起的一種藝術形式,是一種新的詩體,包括雜劇和散曲兩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數。小令在元代又名“葉兒”,每首能獨立,相當于一首詩或一闋詞;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調;每個曲調都有一個名稱,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譜式,規定著不同的字數、句數、平仄、韻腳。曲牌表示曲調,另有題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個,即一首小令一個曲牌,但也有例外的?!短靸羯城锼肌穼儆谏⑶械男×?。
五、詩歌朗讀:
1、師配樂范讀
2、學生齊讀
3、學生給詩歌劃分節奏,
注意重音: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下面請大家聽一遍朗讀,劃出節奏。體會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這些詞語對表達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小結: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韻“a”,二、四句押尾韻“ia”,讀來朗朗上口,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結構相同、字數相等、句式工整,要讀出一氣呵成、淋漓痛快的酣暢美和明快的節奏感。試一試。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讀得曲折跌宕,讀出落拓無助的生存境遇。試一試。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讀一遍。這樣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間,長短結合的形式美。
4、聽讀課文說原初體驗
哪些詩句最能打動你的心扉?哪些詩句最能扣動你的心弦?并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六、品析鑒賞:
(一)創設情境,引領入詩
相信許多同學都十分熟悉這首膾炙人口的小詩,我們一起來試著背誦一下。那么,古代的。作品很多,但流傳下來的卻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什么樣的作品會讓人記住呢?
歸納:
①作者用心體驗與寫出來的作品;
②語言樸實不華非常優美的作品;
③通俗的老少偕宜的作品;
④境界高,內容豐富思想健康;
⑤表達一定的思想,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
能達到以上境界的作品就是杰作。我們再來深入學習這首詩,探究一下它是怎樣一種境界。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就是這樣一首一語道破“某一種心情”的作品。也正因如此,這首小令被稱為“秋思之祖”。
(二)再讀古詩,理解其意。
1、細讀每句話,說說新的理解和感悟(老師依次出示四幅圖分別對應四句話讓學生看圖理解)
枯藤老樹昏鴉
枯藤(纏繞的)老樹(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
首句寫秋末之景,渲染出一種蕭瑟荒涼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子無家可歸之意。
小橋流水人家
小橋(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幾戶)人家。
次句推出一幅優雅恬靜的畫面,與前句形成鮮明的對比,但他人有家而我獨無,又增一分思鄉之情。
古道西風瘦馬
(荒涼的)古道(上蕭瑟的)秋風(里行著一匹)瘦馬。
古道荒涼,西風起而一年將盡,馬也因長途跋涉而累瘦了。此句從側面寫出了游子在客途中孤苦寂寞的心情。
以上幾句用九個細節構成一幅畫面,極力渲染悲涼氣氛,表現一個長期漂泊異鄉的人的惆悵之情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夕陽(已經朝著)西方落下(漂泊未歸)的斷腸人(還遠)在天涯!(“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上句點明時間,并照應上文的“昏”。下句卒章顯志,正面
抒發感情。“斷腸”的愁苦、“天涯”的遙遠,點明了這首小令的主題。
段解: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皵嗄c”一語,為全篇主旨所在。
2、根據畫面提示背誦本曲(老師放映四幅畫面學生看圖背誦)
(三)再讀課文,總體把握
1、歸納主題
這首小令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里思念故鄉、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2、結構圖解(內容在課件上)
(四)手法探究
《秋思》是如何運用對比映襯手法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作品中動景與靜景、暗淡的色調與明亮的色調、天倫之樂與羈旅之苦,都形成鮮明的對比映襯,增強了視覺效果和感情色彩。
(五)語言品析
這首小令在語言運用上有什么特點?
語言極為精煉確切,而且富有特色。通篇只有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卻描繪出詩情濃郁的畫畫,創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前三句句法結構完全相同,全用名詞和形容詞,沒有一個動詞,描寫了9個形象9個小景,每三個形象構成一幅小畫面。各句各以三個并列的偏正結構的詞組組成整齊的排比句,顯得和諧勻稱。
七、課外拓展
比照
送別
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濁酒盡余歡,今霄別夢寒。
八、作業
1、背誦古詩
2、聯想想象
斷腸人為何漂泊天涯?請你展開聯想,演繹一段故事。
學生分析:
教師可根據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教學過程中,創造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條件,并拓展學生的思維。
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設計力求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學習,通過讓學生誦讀、配畫、改寫等形式來學習課文,讓學生在讀、畫、寫、說中受到熏陶,培養能力。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幾千年來,游子的故事一直在上演,流浪的滋味刻骨銘心。有一首歌這樣唱道:“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親愛的媽媽,流浪的腳步走遍天涯,沒有一個家,冬天的風啊,夾著雪花,把我的淚催下……”(音頻:陳星《流浪歌》)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是利用情境教學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讓他們隨著凄苦哀傷的音樂帶著滿腔的激情和好奇進入本課的學 ]
二、誦讀,整體感知內容
1、聽完這首歌,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呢?這首歌表現了一種什么樣的思想感情?人在什么樣的情境下最容易思念自己的故鄉及親人?
2、同學們知道嗎?早在我國封建時期的元代,有一位叫馬致遠的著名曲作家寫了一首經典之作《天凈沙·秋思》,寫的就是漂泊羈旅的游子之思。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學習?,F在請同學們把課本翻到第72頁,自由朗讀。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目的在于,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放手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朗讀中感悟思鄉之情及景色的殘破美,從而體會到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寫作技法。]
三、背景知識簡介
1、關于曲。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朝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種新興的體裁就是曲。唐詩、宋詞、元曲互相暉? 有誰能說說有關“曲”的常識?
2、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情況并小結。
曲是繼詩、詞而興起的`一種古典詩歌體裁。它是配樂歌唱的詩。
曲有散曲與句曲之分。只供清唱吟詠之用,不進入戲劇的散篇作品,叫散曲;進入戲劇的唱詞,稱劇曲。
散曲包括散套和小令兩種。
《天凈沙·秋思》就屬散曲中的小令。
3、課題由兩部分組成,與詞相似,“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即“秋的思念”。
4、關于作者。作者馬致遠,元代戲曲家,有“曲狀元”之稱。他年輕時也曾熱衷功名,但是由于元朝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他一直未能得志,幾乎一生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這首散曲是他的代表作,在詩人精心選擇和渲染的畫面中,滲透著浪跡天涯的旅人在秋天夕陽下的孤獨與愁苦。因其出色的景物描寫和情景交融的藝術水準,被人稱贊為“秋思之祖”。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是通過對文體及作者等背景知識的簡介,使學生了解文化常識,從而達到不僅積累知識,而且幫助理解課文的目的。]
四、課文分析:
1、一首好詩就是一幅好畫,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元曲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秋景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大家的作品吧!
課中休息,欣賞同學們的作品——《天凈沙·秋思》(課前布置學生作畫,教師將學生作品掃描制作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互評優劣,并對優勝者予以表揚。
2、挑起一幅具有“詩情畫意”的畫與課文結合起來分析,感受這首散曲的意境。
提示:怎樣的景,怎樣的人?怎樣的情感?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在于激發學生的成就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活躍課堂氣氛。同時體會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寫作技法。]
五、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充分發揮各自的想象和聯想擴寫這首曲,可以以“我仿佛看到了……”的結構形式,也可以把自己當作是文章中的主人公。(用多媒體展示學生繪畫)請同學們分小組,先在組內說,然后選出?
提示:注意情景交融。
先小組練說,再指名說,并稍加講評。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在于為學生創造地學提供一個空間,將課文延伸,并展開豐富的想象,以畫促思,讓學生們的個性在繪畫和解說中得到充分發揮。]
六、作業設計:(任選其一)
1、寫一段賞析性的文字。
2、將原著改寫成散文,如景物,可作細膩描繪,人物可想象他顛沛流離的生活細節,可想象他的外貌、神態、心理等。
3、聯想自己與他人的一段思念家鄉的經歷,寫成文章,或聯想出一兩句古詩。
4、收集思鄉的詩句,并與本文比較它們的異同。
《《天凈沙·秋思》語文教案(優秀2篇)》圖文推薦
Copyright©2023寵物網www.www-999906.com/版權所有 備案號:魯ICP備20000893-7 網站地圖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聯系QQ;153586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