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佬知道各個朝代的龍鳳紋樣嗎
龍是中國古老傳說中的神獸不管各個朝代特征有何變化,但其象征始終是吉祥和高貴。
1、六朝:
龍成鱷魚形狀,神態兇猛。
2、唐:
龍的形象富有生氣,為一般動物樣,沒有神圣、威嚴意味。
3、宋代:
據許多學者研究,中國的龍,此時才與封建帝王的權威有關,成為帝王象征,為皇帝所專用,皇帝自命為'真龍天子'。因為宋代磁州窯、定窯、吉州窯等窯產品上都有龍紋出現。宋代的龍紋形象威武,極有神彩,象征皇帝的權威,至高無上。
4、元代:
各種陶瓷器上都多見龍紋,尤以青花瓷上的龍紋最典型生動、時代特征最強。元代龍紋的特點是:龍頭小、身細長,有背鰭(脊),有三爪、四爪、五爪幾種爪、鹿角、方格鱗、龍身矯鍵靈活,充滿生機。形式有云龍、趕珠龍、龍鳳??獭⒂?、畫都有。
5、明代:
龍紋為官窯瓷器上最常見的紋飾。明代陶瓷器上的龍,身體粗狀,豬嘴(下顎比上顎長些),龍須上卷,魚鱗,五爪多。這是總的特征,各時期,又多少還有些差別:
6、洪武、永樂:
大體承襲元代的風格。
7、宣德:
龍身開始變得粗一些。此時又有一種飛翼龍出現,這種形式的龍,此后明代各朝的清代康、雍都還有。還有所謂香草龍--龍尾呈多枝卷草形,為此時前后特有。
8、弘治:
龍的兩眼平視。多為五爪。
9、嘉靖:
龍的形體多樣。一是常見的行龍,穿云破霧。二是出現正面龍:龍體不作橫三曲狀,而作豎立狀:龍頭在上,尾在下,四足分列左右,頭面正對觀賞者,故名。三是螭虎龍,描畫極其簡單草率,狀似壁虎,有行走狀,有團狀。正面龍、螭虎龍皆為前所未有者。
10、明末:
龍畫得更為草率,線條凌亂,色彩淺淡,填涂粗糙。崇禎時的正面龍,形似老人,毫無生氣與威嚴,反映出明王朝的統治已是日薄西山,氣息微殘了。
11、清代:
清代的龍,身軀亦較粗,下顎較短,形象比較和善。
12、乾隆:
龍的神態由威嚴開始變得和善,不再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至尊無上的神貌。多見龍與鳳合畫,意為龍鳳呈祥,象征男女愛情。又多二龍戲珠。凡此說明龍的紋飾寓意已大為世俗化。嘉慶以后的龍紋,更大量出現于陶瓷器上,更加世俗化,形式有劃龍舟、嬰戲舞龍、龍穿花等,成為玩物,龍已大大失去神圣威嚴,至尊至上的權威形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龍
想知道這個龍鳳紋的朝代出處以及文化內涵,越詳細越好
有大佬知道各個朝代的龍鳳紋樣嗎圖文推薦
Copyright©2023版權所有 網站地圖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聯系QQ;153586623